2022年12月8日,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全方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百千万工程”是广东高水平发展的“头号工程”,瞄准的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服务的是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百千万工程”工作要求,广东交通系统提出,至2027年底,以一流标准建设具有典型标杆效应的特色服务区45对,以微改造方式建设助农兴业示范服务区不少于90对,推动“交、农、文、旅、商”深层次地融合,将服务区着力打造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平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展示岭南文化的新名片。在广东省全方面推进“百千万工程”背景下,如何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新一轮提质升级,促进乡村振兴与城乡协调发展,是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截至2023年底,广东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11250公里,已建成并在运营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共260对,密度为每百公里2.2对,平均间距为44.8公里,基本满足国家规范每50公里一对服务区的间距要求。
服务区卫生间和便利店配备率达100%,充电设施基本全覆盖,加油站配备率达85%,餐饮设施配备率达80%,车辆维修场所配备率超过50%。部分服务区还配备了母婴室、第三卫生间、旅店、信息查询机、无线网络等便民设施,服务水准不断提升。
在“交旅融合”理念的引领下,近年来,广东省先后建成一批具备旅游、休闲、商贸等功能的特色主题服务区。其中,特色比较鲜明的服务区有:开阳高速的梁金山服务区,充分体现江门侨乡碉楼文化特色;开阳高速的大槐服务区,打造侨乡商业小镇,为广东省首个开放式文旅主题服务区;沈海高速的阳江服务区,围绕“海上丝绸之路”导入海洋文化主题,打造粤西文化旅行新支点等。特色服务区已成为展示广东交通成就、传播岭南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推介地方产品的商贸平台,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服务功能单一 交旅融合业态有待拓展尽管近年来建成了一批特色较鲜明的主题服务区,但数量占全省服务区总数不足10%,且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数量很少。大多数服务区的功能较为单一,以提供基础性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为主,在文化、旅游、休闲、商贸等方面的功能拓展较少,同质化现象普遍,难以满足出行者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运营管理封闭 与沿线地区融合度不足由于高速公路服务区本身封闭管理的特性,服务区仅为高速公路旅客提供服务,与沿线地区缺乏服务设施共享,对本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的发挥,服务区与沿线地区文化特色、资源特色、环境特色的融合、提炼、展示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服务区扩容升级受用地、资金等要素制约较大受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制约,早期建设的服务区用地规模普遍较小,需扩建升级,但受限于日趋严格的土地政策,服务区面临用地难、扩建难的问题。同时,服务区升级改造费用较大,在地方政府、社会资本不参与投资改造的情况下,服务区经营管理单位难以独自承担升级改造费用。
与扶农助农融合主动对接服务区所在县、镇、村,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和名优特产,在服务区便利店、商店等设置乡村振兴消费帮扶产品直营专柜、专区。在服务区设置季节性展销摊位,根据时节售卖当地时令性水果、蔬菜、谷物等农产品。服务区与周边村庄定向结对,职工饭堂、餐厅商户所需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优先从村庄采购。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服务区助农商户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农业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与人文历史融合服务区设计应融入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在建筑形象和装修装饰风格上展现广府、客家、潮汕、雷州等广东特有文化。在服务区内设置当地文化展示区,通过图文、视频、实物等形式展示当地历史背景和文化和风土人情。餐饮设施引入当地特色小吃、地方菜肴,让游客在旅途中能够品尝到地道的美食。定期举办地方文化体验活动,如民间艺术表演、手工艺制作、民俗体验等,增强服务区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与旅游休闲融合结合高速公路沿线旅游资源,拓展旅游服务产品展示、旅游咨询、旅游集散、房车营地等服务,将服务区打造成为旅游休闲目的地。鼓励服务区与周边景区、酒店、民宿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出旅游服务产品和优惠活动,提供门票预订、酒店预订、导游预约等“一站式”服务。有条件的服务区可设置旅游集散中心或交通接驳点,为旅客前往附近旅游景点提供交通接驳服务。
与商贸物流融合结合服务区周边特色产品基地、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拓展商贸、物流等服务。根据高速公路过往车辆类型和旅客人群特征,因地制宜地引入商业零售、特色市场、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态,设置商业综合体、主题购物中心、批发贸易市场、会议中心等设施。通过创新商业运营模式,引导旅客从过境消费转向停驻消费,助力本地经济发展。
结合服务区周边资源和建设条件,在服务区后方开设出入口通道,有机衔接高速公路与地方道路、沿线城镇,把过境高速公路的人流转化为游览周边乡镇、旅游景区的客流。服务区后方开设出入口也使得附近居民便捷享用服务区的商业、加油、充电等设施。根据服务区的交通流量、用地布局、地形条件等真实的情况,采用“半开放”或“全开放”模式。“半开放”是指服务区后方出入口“通人不通车”,高速公路旅客可以自由进出服务区,周边乡镇的居民也能进入服务区消费,服务区车行区则通过地形高差、物流隔离等方式与地方道路分隔。“全开放”是指服务区后方出入口“通人通车”,在服务区开设简易ETC收费站,高速公路车辆直接从服务区驶出前往周边地区。
针对目前广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用地难、扩建难的问题,研究在现行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基础上,对“交、农、文、旅、商”特色服务区项目适当提高用地标准。对特色主题服务区新建或改扩建的用地需求,属地政府应对项目用地指标予以重点保障,并在用地预审、征收报批、土地交付等所有的环节给予全力支持。支持将单独立项的新建、改扩建特色主题服务区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争取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中予以专门保障。
新改建服务区的建设资金,原则上由高速公路项目业主、服务区经营管理单位负责筹集,鼓励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筹资渠道,按照市场化原则引入具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参与服务区建设运营。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地方打造广东首个农交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云茂高速白石停车区+三华李度假区”交旅融合项目(又名“云茂遇见李”主题停车区),探索欠发达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与当地经济良性互动的创新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该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广东省“交旅融合发展”十佳案例、中国公路学会评选的“2023年度交通与旅游融合创新项目”。
白石停车区所在的云茂高速地处粤西偏远山区,贯穿罗定、信宜、高州3个欠发达地区,高速公路沿线旅游景点密布,但人迹罕至。白石停车区位于云茂高速茂名市信宜段,2023年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占地面积约40亩,建筑面积约1157平方米,服务楼配备洗手间、便利店、第三卫生间等设施,双边设小汽车停车位102个、货车停车位26个、充电车位8个。
白石停车区摒弃了传统高速公路服务区独立经营模式,主动把信宜特色文化IP、特产商品、集市趁墟等引入停车区,设置信宜全域旅游宣传区、非遗美食体验区、地方特产展销专柜和特色小吃外摆摊位,实现车不下高速就能在停车区赏美景、品美食,满足司乘旅客驿站游的需求,同时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停车区周边还种植了68棵秋枫和108棵宫粉紫荆,不仅提升了停车区绿化效果,还更好地营造出游憩休闲氛围。
白石停车区紧邻茂名信宜三华李度假区,该度假区是信宜市人民政府按照工程采购施工总承包与招商运营服务相结合(“EPC+O”)的模式打造的交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总投资1.5亿元。度假区依托信宜支柱型农产品水果三华李,划分了森林木屋民宿区、滨水休闲区、趣野乐园等八大主题功能区,打造了步行索桥、光影故事馆、四季文创集、三华李果园、四季花海等一系列休闲度假产品。白石停车区与三华李度假区相连而建,停车区是度假区重要的配套设施和游玩通道,高速公路旅客可将车辆停在停车区内,通过涵洞、玻璃栈桥步行前往度假区观赏风光、采摘三华李或用餐、休息,构建了集交通旅游综合服务、休闲游乐、农旅体验、农贸交易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
白石停车区运营管理单位积极联动三华李度假区,持续推动农交旅融合活动常态化。2023年七夕前夕,联合当地妇联、文旅局举办主题联谊活动,让各行业百余名适龄单身职工在乐享风光中缔结良缘。2024年1月25日至29日,联合当地政府、景区开展首届“农交旅融合美食节”主题活动,在春运期间展示具有信宜特色的文旅新名片。2024年4月6日,联合地方开展农交旅商融合主题晚会,邀请省内知名艺人和本地演出团队为旅客和当地居民带来精彩表演。
白石停车区所在的云茂高速与广西的浦清高速相接,两个路段是连接粤桂地区的重要通道,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广东的司乘人员可驶经云茂高速前往广西五皇山自然风景区、越州天湖等旅游景点,广西旅客亦可通过云茂高速前往广东三华李度假区、“中国李乡·山水双合”等旅游景点。
目前,广东云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与中交(广西)浦清有限公司组织了深入专题研讨,为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达成共识,接下来将一同推动跨省交旅融合,互相在服务区宣传介绍对方项目沿线的地方特色、旅游景区等优质资源,实现合作共赢。
在广东省全方面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背景下,广东交通人以促进乡村振兴与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导向,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新一轮提质升级。在具体策略上,要充分对接县、镇、村发展需求,深度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拓展服务区的助农、文化、旅游、商贸等功能,推动多元业态融合;要打破传统服务区封闭运营模式,结合周边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向地方开放,服务区与邻近旅游区、度假区等统筹开发策划,通过“引流下路”带动地方文旅、农业等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建立健全服务区建设用地、资金等长效保障机制,为服务区扩容升级提供坚实保障。